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生哲理 > 正文内容

[转]教育无法重来,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,父母务必亲力亲为

作者: 葛屹肃 | 日期: 2019-12-15 | 分类: 人生哲理

人民日报曾经发文《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》,文章提出了家长有五个层次。

第一层次:舍得给孩子花钱。

第二层次:舍得为孩子花时间。

第三层次: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。

第四层次: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。

第五层次: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,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。

作为家长,您更愿意为孩子花钱,还是花时间,花精力,去成长?

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是,该管的时候不想管,不该管的时候什么都管。

我们做家长的,理应满怀热情与梦想,而不是以“爱的名义”,束缚了孩子的进步与成长。

01:6岁分水岭,9岁定成绩;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很短暂

教育专家李玫瑾曾经指出:

孩子六岁之前,父母的唠叨和话语是黄金,十二岁之后,父母的话语就是垃///圾。

她将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教育,划分为三个阶段。

接受期(6岁以前):养成孩子的好习惯。

这个阶段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,孩子的一言一行,实际就是父母本身的折射。

看到父母的行为,孩子会不自觉模仿,听到父母的话语,孩子会无条件信服。

过渡期(6~12岁):挖掘孩子的天赋与才能。

进入学校后,孩子开始接受家庭和学校两种教育,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成长。

如果之前父母教得好,孩子在学校就会表现得越来越好,反之则出现各种问题。

敏感期(12岁以后):多陪伴,多沟通,多了解。

进入初中后,孩子变得独立、有了自己的想法,对父母的唠叨已经不厌其烦。

如果教育不当,父母不够尊重、信任孩子,会引起孩子叛逆。

教育孩子的黄金期,真的很短暂。

0-12岁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,6岁是孩子成长的分水岭,9岁更是孩子成绩的定型期,这时候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已经基本稳定,学习成绩几乎就定型了。

一定要把握好教育孩子的黄金期,抓好这三方面的教育:

第一、培养良好的习惯。

第二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

第三、树立充足的自信心。

“花有重开时,人无再少年。”孩子的花期耽误不得,必须从小抓起,一刻都不能松懈。

02: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;孩子的成长期不容错过

经常听到父母抱怨,“孩子真是越大越管不了了”,仿佛孩子长大之后,就没办法教了。

也许,是我们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。

一位作家说过,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。

“该你教育的时候,你在忙工作,不去关注孩子,把教育的权利让给别人。

等孩子长大了,你再教育,孩子不信任你了,也不会再听你的了。”

《穷爸爸富爸爸》里有句话说得好:所谓成功,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。

自己成功重要,还是陪伴孩子重要?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没搞清楚。

我们总想着要多挣点钱,却不知道每一次缺席都是拒绝了教育孩子。

我们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,却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。

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,可以慢慢来,却不知道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。

无论如何,请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。

多抽时间陪陪孩子,哪怕每天只有半小时。

多听孩子说话,让他开心了会跟你分享,委屈了会找你诉苦。

多认可和鼓励孩子,让孩子知道,自己的努力,父母看在眼里。

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与想法,比只关注他们的身体和成绩更重要。

更不要放弃孩子的成长。

有一位班主任给家长写了这样一段话:

无论成绩好坏,请相信:每个孩子都是种子,只是花期不同。

有的花,一开始就灿烂绽放;有的花,需要漫长的等待。

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,你不要急,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;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,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,说不定这是棵腊梅,开得更动人。

我们要做的是静待花开,而不是撒手不管。

在等待孩子绽放的时候,请用心耕耘,给孩子最好的教育。

03:父母最好的教育;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怎么做人

著名校长李镇西说过:

无论父母的工作有多么困难与复杂,请记住,还有一项更加困难、更加复杂的工作等着您,那就是育人。

无论父母有多忙碌,多么无法陪伴孩子,但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次,一旦错过就无法重来。

教育好孩子,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、最成功的事业。

我们常常羡慕别人,以为隔壁的孩子更乖,以为隔壁的日子更顺。

但请不要忘了——别人家的父母,才配得上别人家的孩子。

父母和孩子是花与果的关系,如果父母的花开得一塌糊涂,就不能强求孩子结出硕果。

杨澜说过:最好的教育,就是让孩子看到父母怎么做人。

孩子身上的种种品德,几乎都来自于父母。

良好的品行,来自父母。

良好的习惯,来自父母。

读书的兴趣,来自父母。

坚强的意志,来自父母。

长久的幸福感,来自父母。

一个孩子的种种品德,包括勤奋实干、诚实守信、善良感恩等等,无一不是受父母的影响而成的。

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,决定了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。

无论多累,我们都不能把负能量传给孩子。

经常大声呵斥、毫无原则地溺爱、只关注成绩、自己不求上进却对孩子严苛……这些行为都会打击孩子的信心与积极性。

父母始终保持正确积极的态度,才能赋予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。

无论是在外忙碌的父亲,还是陪读在旁的母亲,首先要让孩子看到你是在享受人生的。

让孩子看到父母过的是充实而快乐的生活,他会相信:这样的人生是可以做到的。

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教会孩子如何做人,如何负责自己的人生,比一切都重要。

04:家庭最好的教育;是父亲能陪伴,母亲好情绪

一位朋友曾经这样吐槽:

“现在教育孩子,要么爸爸妈妈都不管,把压力直接推给老师,要么爸爸长期缺席,把压力推给妈妈,妈妈又太强势,逼得孩子喘不过气。”

最失败的教育,就是孩子不努力,爸爸不出力,妈妈用蛮力。

如果把家庭比作扁担,那么父母应该站在扁担的两边,一起为孩子挑起未来。

成功的教育总是惊人的相似,失败的教育虽然各有各的问题,但归根到底是一样的:

就是家庭这根扁担挑得不平衡。

父亲很重要,父亲的格局,决定了孩子的高度。

母亲很重要,母亲的情绪,决定了孩子的命运。

但这个扁担不能偏向哪一方,一旦头重脚轻,孩子就会摔下来。

只有父母同时参与,一起出力,孩子才能稳稳地坐在扁担上。

最好的家庭教育,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,给予孩子多少金钱和资源,而是父亲能陪伴,母亲好情绪。

奥巴马最自豪的事情,就是从来不缺席女儿的教育。

“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,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。”

莫言记忆最深的事情,就是母亲不管多辛苦,都始终乐观坚强。

“让我难以忘却的是,愁容满面的母亲,在辛苦地劳作时,嘴里竟然哼着一支小曲!”

家庭,是孩子成长的摇篮,由父亲母亲共同打造。

父亲的大格局,母亲的好情绪,就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。

写在最后:

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,塑造一个优秀儿童,至少要从六个方面出力:

家庭、学校、儿童所在的集体、儿童本人、书籍、偶然因素。

其中,家庭排在第一位。

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师。

孩子小的时候,父母投入的越多,长大后遇到的棘手问题就越少,孩子成长得就越顺利。

教育孩子绝不只是生养他这么简单,一个孩子一生的生命质量,起初完全是从父母那里开始的。

父母和孩子是最好的战友,为了同一个目标,肩并肩一起努力,共同成长!

版权声明:本文由〖葛屹肃〗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!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geyisu.com/1211.html

  • 评论:(0)

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一针见血的评论,你还等什么?

◎欢迎大家参与讨论